自2016年9月19日发布首款I代智能卡车以来,中国重汽推进智能卡车发展的脚步就从未停止。三年之后,中国重汽第二代智能重卡再次亮相。11月23日,在中国重汽集团2020年商务大会前夕,达到国五排放标准的第二代智能驾驶平台重卡再次给我们上演了一场科技满满的“智能秀”。
据悉,中国重汽第二代智能卡车集成了车道偏离预警、前撞预警、自动紧急制动、停走式自适应巡航及车道保持辅助等高级驾驶辅助功能,车辆可以自动加速、自动刹车和自动转向,实现了全车速范围、固定车道内的L2+级自动驾驶功能。
♦更智能、更舒适、更安全
体验现场,中国重汽集团汽车研究总院智能驾驶研究部部长田磊告诉记者,与第一代智能卡车相比,中国重汽第二代智能重卡可以实现全车速范围内车辆巡航行驶;可以实现自动跟停、起步控制,在低速、交通拥堵等情况下大大减轻驾驶员的开车压力;与一代自适应巡航系统相比,第二代智能重卡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驾驶员的驾驶压力和劳动强度,使得驾乘更舒适;此外,与一代自适应巡航系统相比,第二点智能重卡可以跟随前车减速停车,避免出现追尾情况,提升了道路交通安全性。
同时,第二代智能卡车的车道保持辅助功能能够帮助驾驶员将车辆保持在车道内居中行驶,前置摄像头获取两侧道线位置信息,实时计算出本车在车道内的相对位置,并结合自身行驶状态向转向系统发送控制指令,车辆自动转向以保持车辆居中行驶。在车道保持辅助功能激活后,驾驶员可操作转向信号灯或转动方向盘以轻松接管车辆控制;若驾驶员双手离开方向盘超过一定时间,车道保持功能会退出控制,同时仪表会提醒驾驶员接管。
相比于第一代智能卡车车道偏离预警功能,第二代智能卡车的车道保持辅助功能可以实时监测驾驶员和道路标线的状态,最大限度地确保本车和其他车道内车辆的交通安全;并且与停走式自适应巡航功能同步使用,可以实现车辆在固定车道内、全车速范围L2+级自动驾驶,为更高级的自动驾驶奠定技术基础。
♦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一直以来,中国重汽在商用汽车智能化方面的研究就始终居于行业前列。
中国重汽自2016年9月19日起就发布了首款I代智能卡车,并于2017年12月17日在国内率先实现了批量销售。
2017年10月21日,中国重汽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工作团队联合成立“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暨院士工作站”。围绕智能公路卡车、智能工程卡车、智能公路客车、智能城市公交等产业化应用方面,开展联合技术研究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工作。
2018年2月27日,中国重汽聘任世界经济论坛未来计算理事会共同主席、人工智能委员会前主席和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贾斯汀•卡塞尔女士为中国重汽人工智能战略咨询顾问,并在重汽科技大厦做了一场题为“人工智能与全球未来经济”的主题演讲。
2018年4月,中国重汽HOWO-T5G智能网联汽车在天津港试运营,HOWO-T5G智能网联汽车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可以准确完成道路行驶、精确停车、集装箱装卸、障碍物响应等指定动作,实现了集装箱从岸边到堆场的全程自动驾驶水平运输。智能网联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得到了充分认可。2019年1月,中国重汽智能电动集卡成功中标天津港招标项目,中国重汽无人驾驶港口集装箱纯电动牵引车正式批量投入天津港运营,开辟无人驾驶重卡的商用新时代。截止9月,中国重汽无人驾驶车辆已在天津港智能运输500万箱。
2018年10月12日,中国重汽成为国内首批、山东省首家获得自动驾驶路测牌照的企业。这标志着中国重汽在智能网联汽车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化道路上取得重大进展。
今年5月7日,在天津举办的推荐性国家标准《智能网联汽车 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方法及要求 第三部分 列队跟驰功能》公开验证试验活动中,中国重汽作为国内智能网联汽车的先行者,派出的三辆汕德卡智能网联卡车以出色的表现完成了此次列队跟驰试验,跟车距离达15米±20%,车速提升至60千米每小时,再一次充分展示了中国重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先水平。
今天,第二代智能卡车再次让大家零距离感受到了中国重汽最先进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
介绍,截止目前,中国重汽智能驾驶卡车产品主要聚焦在高速物流和区域物流两大应用领域。未来,中国重汽将持续拓展“智能+”,继续为商用车智能网联技术搭建创新平台,培养人工智能和智能网联技术人才,实现相关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专汽网[www.capitolpatent.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汽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专汽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专汽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删除。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同时为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资源信息,专汽网从即日起诚征好稿,投稿邮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