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其他城市或者区域,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这样好的成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亚太区域主任德钦次仁这样表示。
1998年至2017年这20年间,北京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分阶段持续实施有力的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使得全市的污染物排放强度逐年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2017年,北京市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较1998年分别下降了93%、38%和55%;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5%,圆满完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称《大气十条》)规定的目标任务。
2018年,北京又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较2017年同比下降12.1%;重污染天数15天,比2017年减少9天。
3月初第四届全球环境大会前夕,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内罗毕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报告。德钦次仁表示,北京作为发展中国家里一座极具代表性的大城市,在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全面有效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
2013年10月末,北京一周内发了四次霾黄色预警,京津冀27条高速公路封闭。当年,13省市雾霾天创同期极值,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1961年以来最多。
也是在这一年,《大气十条》发布,确定了十条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增耗能;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强化节能环保指标约束;推行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节能减排新机制;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的信贷支持等。
2014年1月,《大气十条》出台几个月后,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完成大气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成为政治任务。
但上述的瞩目成效得来不易。
“大家一定还记得2016年底和2017年初的那场跨年霾。当时,我作为原环境保护部大气司司长是感到非常绝望的。因为这7天北京的PM2.5累计相当于1800多微克,如果平均分摊到365天,每天就增加了4微克多。”2018年初,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说,“但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就不会取得更大的胜利。”
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回忆说,2013~2017年是北京市大气污染控制历程中措施最系统、力度最大的5年。短短五年间,北京市的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PM2.5年排放量分别下降了83%、43%、42%和55%,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下降了25%。
同时,在诸多治理措施中,燃煤锅炉治理、民用燃料清洁化、产业结构调整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最为显著。
北京是如何做到的?
贺克斌介绍,北京有一套全面、有效的空气质量管理体系,这是20年间逐步成型的。这套体系包括:完备的法治系统、系统性的环保规划、严苛的地方排放标准、强而有力的监控体系以及北京市民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
“在过去20年间,北京市范围内建立了1000多个空气监测站,对PM2.5在内的6种污染气体进行监测,并实时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向公众告知。”贺克斌说。
其次,20年来北京市商用、民用供电供暖结构优化,有助于减少大气污染的排放。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能源消耗中,超90%为电力、天然气和其他清洁能源,城镇地区已告别“烧煤取暖”。
这背后是北京市政府“真金白银”的支持。北京市政府对每120平方米、年均所需供暖120天的住宅提供约8000元的补助。2013年至2017年,有超过90万户家庭的供暖系统获得升级。
在工业领域,自2006年以来,北京市内水泥工厂数从19家减至2家;自2013年起,北京市对超过1900家污染企业下令关闭或搬迁,对11000家违反大气排放相关条例的公司进行处罚。
“北京空气质量的改变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投入了大量时间、资源和政治意愿的结果。”《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报告称。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北京市在环境治理领域投入资金为17亿元人民币,到了2017年升至182.2亿元人民币。而在20年间,北京市GDP增长率稳定保持在6.5%之上。
高排放机动车治理是重中之重
“你的车污染排放严重,是正常北京车排放水平的200倍。请你配合一下,接受处罚。”2016年11月的一天晚上,北京昌平区南丰路与怀昌路交叉口,昌平区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站工作人员尹小宁对一位外地车主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交警将这辆车拦下后,环保监察人员立即围在车头部位,一位环保监察人员上车发动车辆,另几位拿着手电筒对着车辆尾气管。车辆原地加大油门时,尾气管里喷出浓浓黑烟。
这辆河北的农用车正试图驶入北京城。“这是假得不能再假的车了。”一位环保监察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说:“车上贴的是国IV标,但连国I都达不到。”
当年,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每天北京有30万辆大货车在路上行驶,20万辆是北京的,10万辆是外地车。而一辆大货车排放的污染物相当于200多辆私家车排放的污染物。
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机动车污染十分严重。
2018年5月,北京市发布了新一轮的PM2.5来源解析。研究表明,北京市全年PM2.5主要来源中本地排放占三分之二,区域传输占三分之一。随着污染级别增大,区域传输贡献上升,重污染日区域传输占55%至75%。从北京市当前本地大气PM2.5来源特征看,移动源占比最大,达45%。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于建华介绍,北京市对机动车污染防治实施精细化管理。以重型柴油车定期检测为重点,升级柴油工况检测线,引导检测机构建立自保体系,规范柴油车检测行为。
此外,北京还开展了超标柴油车检测机构倒查,对超标柴油车的检测情况进行追溯,通过回看视频录像、分析过程数据等手段,倒查检测机构的柴油车检测质量。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共检查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1.78万座(辆)次,行政处罚154起;油品清净性合格率由2014的70.8%上升到99.0%;油气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行,每年能够减排挥发性有机物(VOCs)近3万吨。当年,北京市还完成了313个车型557辆机动车(含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抽检,合格率为93.4%,
“北京把高排放机动车治理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在2012年起施行的国五排放标准,以及高补助刺激下的新能源车推广政策,汽车尾气排放所产生的PM2.5得到压制。”《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报告称。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近年来,北京市清洁能源公共交通发展迅速。截至2016年底,全市59%的公交车实现纯电动化。2017年底,北京市地铁出行人次达总出行人次近三成,而汽车出行数量得到明显抑制。
PM2.5呈波动下降趋势
连续两年收获了大气污染防治合格成绩单之后,北京市市长陈吉宁在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表示,2019年将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坚决打赢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攻坚战、净土持久战,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北京市委、市政府将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初步形成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具有北京特点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和工作措施,推动实现经济发展高质量、城市治理高水平、生态治理高标准、人民生活高品质。”3月25日,在北京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林克庆说。
《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要在“十三五”规划目标即PM2.5浓度56微克/立方米左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重污染天数明显减少。
“接下来PM2.5浓度要继续下降难度很大。我们肯定会力争持续下降。”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对记者表示,接下来几年,北京市空气质量可能会出现波动,比如出现比2018年51微克/立方米更高的情况。但从长期看,PM2.5属于波动下降的趋势。
陈添介绍,北京正在研究用PM2.5三年滑动平均值来评价空气质量,下一步有望实施。这样评价能最大程度将气象条件的影响降低,来体现“人努力”的成分,这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清华大学副教授邢佳介绍,经过研究,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来自本地和周边的共同改善,可以看出,本地减排贡献占5成,周边减排贡献占2成,气象因素占3成。长期来讲,区域减排最主要,而短期波动尤其是重污染期间则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特别是重污染形成和消散过程。
对于2019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改善的具体措施,陈吉宁表示,将把柴油货车治理作为重中之重,推动制定移动源排放污染防治条例,严格执法并实行闭环管理,鼓励淘汰高排放老旧柴油货车,支持发展新能源货车,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备案和环保标识管理政策。
同时,健全扬尘治理工作机制,在规模以上工地实现视频实时监控,严查严罚扬尘违法行为,全面加强裸地扬尘治理,实现各级各类道路清扫保洁全覆盖。
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对石化、印刷、汽修等重点行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防散煤复烧反弹,巩固无煤化治理成果。组建市区两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加大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这几年,北京生态环境整体是在改善的,比如,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也都有所提高。
常纪文认为:“应围绕首都的核心功能,把一些非首都的功能淘汰出去,这样可以减少北京的结构性污染。在淘汰非首都功能的产业的同时,通过腾笼换鸟让一些创新型的企业留下来。”
常纪文说,北京在大气污染防治上还强调了控污和减排,强调工程性治理大气污染,以及通过加强管理城市管理,如对机动车的管理,通过多规合一等手段,实施大气环境管理的精细化,这些做法也将为全国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示范。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专汽网[www.capitolpatent.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汽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专汽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专汽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删除。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同时为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资源信息,专汽网从即日起诚征好稿,投稿邮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