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过后,中国商用车市场将有哪些变化?哪些细分市场会迎来较好增长?
近日,在“疫情之后的2020中国商用车市场发展机遇”云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中国商用车产业研究会助理秘书长兼中汽研(天津)汽车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戴淼,两位行业专家对疫情后商用车市场做出了详细分析及判断。
陈士华:2020商用车需求420-430万辆
对于疫情后商用车市场走势,陈士华的判断是今年行业需求“微弱下降”,但疫情不会改变行业的长期发展态势,仅在短期内加速产业调整,加快企业和产品的更新和淘汰步伐。
陈士华表示,“随着国内疫情基本被控制,今年商用车市场仍会保持在420-430万辆总量规模,增长空间不会很大,但不会像乘用车下降幅度那么大。尤其是,货车市场韧性会更强一些。”
“我们目前很难判断疫情发展到哪天结束,但是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应该是长期的,涉及到对商用车行业的发展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催化剂和推进器’。”陈士华认为,疫情不能改变行业的长期发展态势,但在短期内会加速产业的调整,加快企业和产品的更新和淘汰步伐,会让更多的优势企业涌现出来。
在陈士华看来,随着行业洗牌加剧,市场集中度将提高,这是大势所趋。“前几年商用车产能利用率在60%左右,虽说市场竞争激烈不及乘用车,但商用车企业忍耐性也高于乘用车企业。随着产品升级的提高及外资企业的进入,下一步商用车行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残酷,没有真正的技术实力的企业将很难再生存下去。”
此外,陈士华提醒企业要注意,未来可能会出现国内竞争“国际化”。一是更多中国商用车企业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加速“走出去”,且部分企业每年出口量可观;二是自今年全面放开外资股比后,这给中国商用车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未知数,也预示着国内的竞争要进一步“国际化”。
戴淼:面临四大发展机遇
根据宏观政策及政策对商用车发展的作用考量,戴淼则预测,卡车市场在后疫情时代将面临着4个方面的发展机遇。
第一个机遇是以新基建为代表的基建投资规模扩大,拉动工程类车辆(自卸车类)需求提升。
“2020年2月份,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有关会议上,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出要积极扩大国内的有效需求,加速在建和新开工项目的建设进度,加强对用工、用地、资金等方面的保障,优化投向结构。”戴淼表示。
在戴淼看来,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国基建投资规模在不断扩大。到目前为止,2020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中总投资额超过11万亿元,2020年基建投资增速至少达到10%。随着传统基建、新基建投资项目的开工,必将会带动我国工程类商用车的需求增长。
第二个机遇是疫情爆发将倒逼管理部门加强公共环境卫生管理投入,将会增加市政环卫类车辆的实际需求和潜在需求。
戴淼表示,在疫情防控期间,专用车企业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克服重重困难,保障了抗击疫情的特殊装备、专用装备的需求。“虽然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这是在特殊时期形成的临时性需求;但从长期来看,这次疫情会倒逼各级管理机构,加强对公共卫生领域的投资和支出。在未来,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品类上,专用车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需求提升。”
第三个机遇是冷链运输市场仍将维持较增长。
据戴淼介绍,2018年8月,国内爆发了比较严重的非洲猪瘟疫情,对活畜禽运输选择冷链运输车形成了比较大的影响,这个事件成为肉类运输市场变革的一个导火索,对于冷链运输车辆出行等等市场都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近期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各地纷纷关闭了活禽交易市场,导致一些出栏的活猪无法实现销售,此次事件再次突出了冷链运输运能的强烈需求。”
戴淼判断,随着政策及市场需求的推动,国内冷链运输市场迅速发展,冷藏车市场也随之快速增长,冷藏车销量近三年的平均增速接近30%,“2020年预计将维持高增长,年需求量预计为5.8-6万辆”。
第四个机遇是生活消费品运输模式变革,将加速地向组织化方向发展。
戴淼表示,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之下,外出不便,传统农贸市场及传统门店向商超和电商转化“提速”。“从长期来看,网购平台的渗透率将会大幅提升,商超及电商渠道数量增多。在这种背景下,生活消费品运输可能会呈现加速向组织化运输方向转变的过程,自备车用户减少,组织用户比例提升。”
在两位专家看来,虽然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国际疫情还在持续蔓延中,疫情仍将长期影响商用车行业需求。企业应当对行业形势做好充分研判,在危机之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扫一扫分享给朋友
专汽网[www.capitolpatent.com]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专汽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专汽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专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专汽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涉及到侵权,请联系删除。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3、同时为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资源信息,专汽网从即日起诚征好稿,投稿邮箱:yilian@17350.com,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